自从上周悠游在微信上发出过“关于旅游法我最想问”的话题后,我们收到了来自省内各地读者的留言,其中排名前三的是“到底价格涨到什么地步,以后旅游是不是消费不起了”、“以后出去旅游再也不能购物了吗”“以后是不是自由行的天下,团队游越来越少了?”这三大问题。
今天,我们专门请教了旅游界的业内人士,为这些传言来一一揭开其真实的一面。告诉你,其实,《旅游法》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。
旅游成了奢侈品?NO!只是明确了“一分价钱一分货”
网友“面包鱼”在微信上哀叹,“看看新的报价,旅游成了奢侈品,小荷包再也负担不起!”
是啊,从旅行社“十一”之后的产品目录上看,6000元起步的泰国游,逼近万元的巴厘、普吉海岛行,两万元左右的欧美澳非线——不少团队价格涨幅达到一两倍,两三千元去一趟境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
但是,涨价涨在哪里?为什么一涨要涨好几千?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情况并不是游客所说的“涨价”二字那么简单——
“从前的价格大多是不真实的低价,而现在的才是回归正常的价格。就像一个亚健康的人想要恢复健康,就必须让身体、生活各方面恢复正常,这其中某些早已养成的不良习惯要改进,必然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。”
“与其说是涨价,不如说是报价方式发生了变化。”省中旅负责人朱槿说,“从前的低价靠的是两大不健康的方式,一是进购物点,而是自费项目。”像是3000元常规泰国游,低价的代价就是需要在泰国支付800-1000左右的自费,去四五个购物点。
另一个变化则是“一价全包”。“包括导游小费、燃油费、签证费等一切费用,也含在了团费里,这些从前也是需要游客承担的,只不过从前报的是裸价,出游后再交给旅行社,而现在则是出游前都一笔交清了,客人的实际旅游支出并不会增加。”
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通过旅行社出游的价格依然会有升有降。但随着旅游法的实施,旅游者会更明明白白消费,而旅行社会更明明白白报价和操作。游客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消费能力来选择旅游产品,旅行社也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接受市场洗礼。
再也没有机会扫货?NO!旅行社会将团队带往大商场
对于旅游与购物,不少游客有着相同比重的嗜好。
“旅游看景,过眼一花,就该在当地买一些东西,这样才有旅游的价值与纪念意义。”网友“蔡菲燕”说,“我为了购物,特地去韩国买过护肤品、去香港买过手表等,还两次去云南腾冲买过玉器呢。”在她家里,每有客人留意一件物品,她总是如数家珍,讲出一个旅游的故事,这种感觉超好。“燕菲”说:“购物也是旅游的一部分啊!没有了购物,这样旅游还有什么意思呢?”
的确,《旅游法》规定了旅行社不得指定购物场所。但旅行社对此的解读是:这是为了整顿旅游中的不规范购物点,所以不能在合同约定范围外增加购物点。
“国内国外有不少旅游城市都会有这种‘黑店’,以老乡套近乎购物,是这些购物店诱导旅游者消费的一种方式。这类店不仅价格比正常的要高出几倍,还可能买到假货,甚至是发生强制消费的情况。”业内人士说。
“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《旅游法》并非禁止游客购物或参加自费项目。旅游法不是要大家不购物,而是要打击那些‘黑店’。只要我们选择了面向当地社会公众服务的商业区,合理、正当安排行程,还是能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。”目前,全国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均在开展《旅游法》实施前的市场大检查,据悉北京已经有所谓的“购物店”主动歇业。
“旅游的六大要素,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中,购物本来就是重要一环,香港、欧洲的团队游中,导游还会接到游客的要求,‘景点游览时间能不能缩短点?我们要赶在商场关门前去购物’。因此,我们的做法是在不影响客人利益的情况下,在行程的自由活动时间,为游客推荐部分免税店及面向当地居民开放的大型百货商场。”携程网旅游事业部业务部副总何勇说,“以后,是否有购物点、在哪里购物、购物时长等等都是要和游客商量之后,明明白白写进合同,一旦经游客确认同意后,就不会擅自变更行程。”
“从实际操作上看,众口难调,统一意见有难度,所以从前的‘购物时间’现在基本都变成了自由活动时间。如果游客有购物需求,导游可以把游客带到店铺比较集中的商业街上,让游客自主选择购买特色产品,如去韩国,会统一在东大门解散,自由活动,然后可以由旅行社送回酒店。”省中青旅朱小军说。
旅行社人士解释说,这样做是符合《旅游法》规定的,同时也保障了导游和旅行社的权益,对旅行社来说也是最安全的。(来源:浙江在线)